2008-11-03

反淡北道路幾件事

拜5早上和反淡北道路聯盟去環保署, 要求環保署堅持環評的程序, (反淡北聯盟和環保團體的說法是去幫環保署打氣, 因為上週台北縣政府去環保署要求開淡北道路不必環評或由北縣環保局做環評, 環保署卻堅持要由中央來做環評)

相約9:40在竹圍捷運站集合, 出發前看新聞, 看到邱義仁被收押, 看來國民黨要開始收拾新潮流了, 新潮流才是民進黨內最有戰力的目標, 假如新潮流受重傷, 那民進黨就更沒戰力了

到了環保署, 他們由處長接見, 可是怎麼沒有機要或主秘在場? 竹圍反淡北聯盟的居民搞不太清楚狀況, 發言失焦, 因為行政問題, 亂花預算, 拓台二線替代方案, 為了開發淡海才要開這條新路, 已有上萬人連署反對開路......等等這些發言內容, 都不在環保署執掌的權限內, 環保署只管環境影響的風險評估. 不過這也沒有關係, 可是環保團體的發言, 除了綠盟崔愫欣比較沒有走精外, 其他的就讓我很倒彈

**綠盟簡單說明來意後, 另一個也是這次活動聯絡人的團體, 立刻搶話要先介紹各環保團體代表給「長官」認識, 可是這次反淡北的主體竹圍的居民, 卻像是空氣一樣, 坐在那裡看他們一一點名起立與處長認識.

**這個開發案北縣堅持要開路, 環保署堅持要做環評, 若未經此程序或環評沒過北縣仍強行開工, 環保署會提告訴阻止工程進行. 環保團體竟說這是環保署第一次與反開發的民意站在一起, 肯定環保署. 照這樣說來, 過去環保署沒有和民意站在一起, 但這位處長難道是現在才來環保署作公務員的嗎?

**綠黨也發言表示去年去巴西參訪, 巴西的「政府環保部」說他們與社會環保團體是伙伴關係, (是巴西的政府告訴他們, 不是巴西的環保團體), 所以他們也希望和環保署就此建立伙伴關係, 以他們的專業作為環保署的後盾, 反對政府其他部門的開發政策. 環保署不是政府部門的一部份嗎? 環保署在它們的說法裡好像變成了環保政策的先鋒與守門人, 社會運動要做他們的後盾?

政府內部不同部門由於事務的分化, 本來就會有矛盾, 但這不能掩蓋他們仍是個整體. 原運也把原委會看成是政府部門內原住民議題的先鋒與守門人, 環保團體也這樣...... 難道是台灣的社會運動或所謂NGO愈走愈倒退? 還是我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

回程途中坐捷運時在讀第二國際的書, 剛好讀到盧森堡提到的一段話: 革命與改良(體制內改革)不是時間長短的不同, 不是方法手段路徑上的不同, 而是本質上的不同! 革命的全部秘密在於由單純的量變轉化為質變, 以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制度向另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制度過渡. 要以改良來替代革命, 客觀上選擇的不是達到同一目的的比較溫和與緩慢的道路, 而是選擇了另一目的, 也就是說不再想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制度, 只是要在舊制杜中作些量的變動...... 不是要消滅舊制度, 而是爭剝削多些或少些...... 是為了消滅資本主義的贅疣, 而不是為了消滅資本義亦本身.

拿這段話來理解台灣的獨派運動或其他社會運動, 真的是一針見血地看到盲點. 到底是要摧毀就制度以起造新體制, 或只是在修改舊制度, 讓不合理少一點而已呢?

環保署陳情請願結束後, 我和聯盟成員收拾搬運東西上車, 環保團體則忙著接受記者訪問. 聯盟有幾位成員招我去立法院幫絕食的蔡丁貴加油, 等我搬完他們已先坐公車過去, 我就自己走路過去, 經過台灣總督府時, 我故意向便衣問路, 他們很緊張, 連問3人都跟我說不知道, 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 一點也不親民. 10幾年前在襄陽路郭榮桔的創國基金會食頭路時, 每次走路經過總督府都會故意找便衣問路或說身體不舒服要請他們幫忙, 以前的便衣親民多了.

經過228公園, 靠襄陽路這邊的圍牆拆掉了, 看起來比較有公園的樣子.

到了立法院群賢樓, 蔡丁貴和陪伴的民眾肅靜地坐著, 我也拿了他們的訴求來讀. 對他的選擇我只有尊重. 不過假如要從運動的角度思考, 我無法予以肯定, 思想是矛盾的, 中華民國是我們的體制嗎? 假如不是為何要求它修改公投法和立委選舉法來落實民權與國家主權? 在台派頭人裡, 蔡丁貴較偏向行動派, 但思想層次降仍如此自相矛盾. 又, 這個行動也再次顯示台灣的運動仍停留在個人或團體本位的思考, 尚未進入思想整體戰或真正的策略戰的層次.

回淡水捷運上, 經過基隆河, 發現靠大龍pong那邊的高牆拆掉了(靠士林劍潭這邊還未拆), 這樣好看多了, 也比較像河濱公園該有的樣子.

陳雲林要來了, 台北各政黨或團體都開始動員搶人, 又是台派內部藉議題在互相拚場. 大多團體都已先注射說要和平理性, 其實就算要衝突也是作秀搶媒體的思考. 台聯還會發錢.

另外, 拜3拜4都代表反淡北聯盟去參加淡江學生支援反淡北辦的影展和座談. (http://root-of-a-city-tamsui.blogspot.com/)兩場座談都談得很多, 讓我想到以前在淡江時和社團朋友有常這樣談到半夜. 這個主辦的學生也提議要到竹圍百連署攤的大樓廣場室外播放. 這個學生上回也舉辦了聲援新店溪洲部落的影展座談會. 他們也問我淡江學生為何對所在地區的淡水那麼冷漠疏離, 像淡北道路這個案子好像大多都不在乎, 我告訴他以前也是這樣, 這是家庭學校社會價值觀和教育的結果, 像他這樣的學生假如很多就"糟糕"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