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5

金九的生活哲學「做人要懶惰」

12月初老闆出席台北縣社區劇場成果發表會回來後,特別提到九份的社區劇場很有意思,一月份可以找個時間過去看看。他的簡短敘述馬上勾起我的興趣,既然老闆都這樣交代了,我馬上跟礦山藝文劇坊的唐羽寬大哥聯繫,感謝唐大哥的積極安排,大夥終於在1月7號拜訪了久違的金瓜石九份。

在超強冷氣團南下的前兩天,飄著濛濛細雨的金九,以它冬天特有的風情迎接我們,乾淨、冷冽、適合沈澱。猶記大學時代一次颱風侵襲的夜裡,獨自一人飛車經過東北角時,瞥見山上的一簇簇燈火人家,當下真的是給了迷航在年少輕狂裡的自己陣陣溫暖,隔天隨即上山找尋我的桃花源。此後九份之於我總是有著莫名的情感牽引。往後的日子雖然還有幾次造訪,可是因悲情城市而聲名大噪的九份,卻逐漸令我卻步,甚至於排斥。

今天是我第一次走進黃金博物園區,因為不是週末假日,幾乎沒看見遊客。我們一行人進到園區內的排練場,金九社區劇場的叔叔阿姨已經在等著我們了。

礦山藝文劇坊,這是由一群當地民宿業者組成的社區劇場,人家是週休二日,他們是週休五日。組成有年紀輕輕就「退休」回鄉的礦工子弟、深受九份吸引而來的「新住民」、也有留在當地就業的年輕人,因為世居當地的情感牽扯,也或許是對於心中烏托邦的刻畫,或者不甘願處於世俗觀光景點的窠臼,他們起身填補遺失的文史、再現礦工生活、捕捉四季光景、自創金九歌謠。

「Mài koh講阮金瓜石有金仔啊...」鄭阿伯不平地說著。金礦曾經為金九地區帶來繁榮,可是繁榮背後是無數勞力付出、職業病拖磨、家庭破碎,以及開發過後的蕭條沒落。父親40多歲就因職業病過世的勇哥說,做礦工就是愈勤勞的愈早「回去」,他開玩笑地說所以做人ài pīn-tōaⁿ。如果「勤勞」在社會主流價值觀裡是指努力工作賺錢,那麼這個礦工生活經驗便是很有意思的價值挑戰了,我願意作為「懶惰哲學」的信奉者。

他們的創作演出《礦工囝仔》便是描述礦工一家六口,雖然爸爸每天辛勤地在礦場工作,還是付不出子女的學費,後來媽媽受不了這種生活離家出走,11歲的大兒子去賣油條的故事。勇哥說現實生活中那個賣油條的小男孩其實才9歲。我邊看著影片,邊回想起自己從小聽到大的家族故事。雖然年輕一輩沒有經歷這樣的生活,可是這不就是我們爸媽、阿公阿媽的生活寫照嗎?只是場景轉換而已,從礦村變成農村、漁村。

不管是民眾劇場、社區劇場,還是櫻茹姐在做的活化歷史方案,都為世代斷層找回了缺漏的拼圖,也讓社區民眾因此凝聚、連結、產生共鳴、進而行動。當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時,才知道該往哪裡走。

沒有留言: